
“大力發展新材料、智能制造、高端裝備等工業經濟,必將是未來梅州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。”市政協委員、梅州嶺南稀土產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海明說。他建議,梅州應大力推進“戰略性新材料”IP建設,努力打造梅州工業產業發展的核心聚焦和經濟增長新引擎。
“工業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壓艙石。市第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狠抓發展第一要務,堅持工業強市,不斷發展壯大實體經濟!墩ぷ鲌蟾妗芬蔡岢,要千方百計把經濟搞上去,突出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。”吳海明說。作為連任三屆的政協委員,吳海明多次對梅州工業發展情況進行深入調研。今年,受疫情影響,無法參加市政協八屆一次會議,但他依然心系家鄉發展,保持高漲的履職熱情,積極提交書面提案。他認為,以新材料為主線打造梅州工業IP,是我市打造工業強市、實現換道超車的有效路徑。“從全國來看,新材料產業作為中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‘中國制造2025’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,是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產業,是中國成為制造業強國的重要抓手;從全省來看,廣東正在舉全省之力推進‘雙區’‘兩個合作區’建設,但在新材料的研發工程、技術工程等中心平臺打造方面,與長三角比仍有一定距離;從梅州來看,我們具備一定的材料類產業基礎,有嘉元科技、博敏電子等新材料產業的上市公司,有正在高速發展的威利邦銅箔等一批材料類企業,有廣晟東電化等稀土新材料企業。”
吳海明認為,當前梅州工業發展仍存在工業產值總量不夠大、缺乏國家級技術及科技平臺支撐、缺乏高精尖人才等問題。他建議,把握國家和省支持老區蘇區振興發展、融入“雙區”“兩個合作區”和“一核一帶一區”等多重政策疊加的重要歷史機遇整合資源優勢,在粵閩贛蘇區謀劃“新材料、新經濟發展區”,充分發揮我市得天獨厚的稀土資源稟賦,大力發展高性能稀土永磁、人工智能集成模組、伺服電機、新能源電池級材料等高附加值的“新材料產業鏈”。依托梅州現有的銅箔、電聲、稀土永磁、陶瓷、印制線路板等發展相對穩定的產業,將梅州的工業產能匯聚成“戰略性新材料”這一強大的IP,主動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成熟的消費類電子、新能源汽車、工業機器人、民用無人機、微電聲磁鋼、電池級材料等朝陽產業。
“政策是方向,平臺是土壤,人才是推動力。梅州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,離不開產業政策扶持、國家級科研平臺、高素質人才三大板塊的建構和支持。”吳海明建議,要成立梅州市戰略性新材料發展領導小組,每年至少一次走出梅州與國家科技部、發改委、工信部搭建的“國家新材料發展戰略咨詢委員會”專家組對接,并積極對接央企、省屬國企、產業龍頭企業,爭取項目投資并落戶梅州。要充分利用30多位梅州籍院士資源,引進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等科研平臺,推動梅州加快新建“新材料工程中心”“高性能磁材檢測中心”“銅箔電極材料國家實驗室”,爭取設立廣東高性能電解銅箔區域創新中心、廣東南方離子型稀土開發及應用技術中心。要加快出臺梅州市新材料產業獎勵政策,同時成立專項“新材料產業基金”,制訂搭建年度招商月、年度企業家活動日、年度科技創新大會等“親清政商關系平臺”,形成政府“一把手”親自對外組團招商、利用在外專業協會組團對外招商、利用院士專家資源搭建峰會論壇招商等形式為一體的強大招商合力。
|